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(⊙v⊙)
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衆號:地球知識局
NO.2562-滇藏鐵路麗香段
文字:杔格
製圖:澄澈 / 編輯:澄澈
【致謝】本文的內容及圖片得到了“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”的大力支持,特此感謝。
新一代「Nissan入门休旅」预计明年见!Kicks外观内装空间大改造
位於青藏高原橫斷山區腹地的迪慶藏族自治州,是雲南省的唯一藏區,處在滇、川、藏三省區交界地帶。
迪慶州=香格里拉市+德欽縣+維西縣▼
迪慶州的中心,坐落在藍天、草甸、雪山之間的香格里拉,藏語意爲“心中的日月”。
香格里拉舊稱中甸
主城在建塘鎮,滇西北的重地
(龜山,圖:杔格)▼
2023年11月26日12時8分,隨着滿載旅客的首發C9518次“高原版”復興號動車組列車,緩緩駛出香格里拉站,一路向南,穿山過隧奔向麗江方向,這標誌着滇藏鐵路麗香段正式開通運營。
首發列車駛向昆明,又是一條神奇的“天路”
串起了“散落”沿線的衆多旅遊勝地
(圖:杔格)▼
這是又一條通往青藏高原的“雲上天路”,這意味着雲南藏區首通鐵路,也標誌着迪慶藏族自治州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。
首發列車相關活動以及餐車
蘊含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
(圖:杔格)▼
至此,雲南省16個州市,已有14個開通鐵路。
填補滇西北鐵路空白後
不考慮鐵路的類型
或是否通入主城區或州府
以整個地級行政單位計算
目前僅剩德宏和怒江兩州▼
麗江市的主城區爲古城區,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州府爲香格里拉市。以大研古鎮(麗江古城)的大水車和獨克宗古城龜山公園的大佛寺爲端點,兩地“直線”連接,相距約116公里。
著名的大水車(圖:杔格)▼
其線路爲麗江古城出發,經束河古鎮,過玉龍雪山,跨虎跳峽越金沙江,過哈巴雪山,再經金沙江的支流衝江河、冷都曲、尼個曲,至獨克宗古城。共涉及麗江市的玉龍納西族自治縣、古城區和迪慶州的香格里拉市。
香格里拉的噶丹·鬆贊林寺
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
也是藏傳佛教重地
(橫屏圖:杔格)▼
由此,以該線爲參照,兩地之間的“實用性”線路爲麗江古城出發,經拉市海,溯金沙江峽谷至虎跳峽,再溯衝江河谷,經小中甸、居都谷等地,至獨克宗古城。
橫屏-測地線(航空距離)與“實用性”線路對照圖
從麗江盆地到香格里拉(中甸)盆地▼
這條路線,也是一條通往西藏方向的道路,更是一條歷史之路。
紅二方面軍長征過中甸
賀龍元帥曾把司令部設於此
中心鎮公堂(藏經堂)(圖:杔格)▼
其所對應的普通國道,正是著名的G214國道滇藏公路東線部分,也就是俗稱的“老滇藏公路”。
也是歷史上“茶馬古道”的部分路段
(橫屏圖:杔格)▼
與之伴行的高等級公路,則是G0613西麗高速香麗段(香麗高速),它於2021年9月29日全線投入運營,香麗間歷史性實現雙向全程高速通行。
虎跳峽金沙江特大橋(近景灰紅色)
香麗高速的重要標誌之一
(橫屏圖:杔格)▼
如今,麗香間的第三條陸路交通大動脈——麗香鐵路,也全線開通運營。
麗江至香格里拉間已有三條交通大動脈▼
滇藏鐵路麗江至香格里拉段(麗香鐵路),位於雲南省西北部,連通麗江市與迪慶藏族自治州。
“美麗雲嶺天路”
途經高原雪山地區
沿途景色旖旎、風光無限
香格里拉站正對面便是石卡雪山
(橫屏圖:杔格)▼
線路南起自玉龍縣的麗江站引出,穿玉龍雪山,向北經虎跳峽跨越金沙江,再越哈巴雪山,經小中甸,接入至香格里拉市香格里拉站,正線全長139.7公里,設計行車時速爲140公里,爲國家Ⅰ級單線電氣化鐵路。
“高原版”復興號動力集中型動車組列車
繫結合現有高原雙源電力機車研製
專門適應雲南當地的環境特點
車廂內飾也有着獨特的風格
(圖:杔格)▼
全線共設13個車站,分別爲麗江、拉市海、達落、新尚、虎跳峽、螺絲灣(原螺螄灣)、花椒坡(原海巴洛)、萬拉木、塘布(原吉沙)、小中甸、魯吉、居都谷(原不列過)、香格里拉站。
麗香鐵路起點——麗江站
(圖:杔格)▼
首發列車13時18分到達麗江站
天氣甚好,走出車廂直接就能看到玉龍雪山
(圖:杔格)▼
其中麗江站爲既有車站、其餘爲新建車站。麗江、拉市海、香格里拉站開辦客運業務,小中甸站開辦客、貨運業務,其餘車站爲鐵路行車技術作業站。3座新建客運車站,極具當地地方風情。
香格里拉站是全線終點站
也是全線新建最大車站
以“層巒疊嶂的雪山”爲設計理念
設計靈感來源於巍峨壯麗的石卡雪山
站房融合藏式建築的木構件和檐口等元素
勾勒出“飛檐化彩雲,戶牖映霞光”的畫面
(圖:杔格)▼
麗香鐵路地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接觸帶前沿,位於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,是我國地殼構造運動最爲強烈的地區之一。海拔從麗江站的2400米攀升至香格里拉站的3274米,是典型的高原鐵路,鐵路建設施工過程中的難度極大。
線路走向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、橫斷山脈中段
深山峽谷地貌等特徵明顯,堪稱“地質博物館”
也處於“三江並流”區域的腹地了▼
麗香鐵路穿越我國納西族、藏族等少數民族聚集地,面對着特長隧道多以及高原氣候突出下的紫外線強、高寒溫度低、高海拔空氣稀薄、晝夜溫差大等難題,建設難度國內罕見。
拉市海站,位於玉龍縣
拉市海高原溼地自然保護區附近
體現“山與水”的元素
(圖:昆明鐵路-周濤)▼
線路最大坡度達28.5‰;小中甸站至居都谷站是海拔最高的區段,最高海拔高達3283米;塘布到香格里拉40多公里,路程起伏坡道較多。
小中甸站,位於香格里拉市
以“高原上的屋脊”爲設計理念
被稱爲建在“雲端”上的車站
爲雲南省境內海拔最高的客運站
(圖:昆明鐵路-周濤)▼
自2014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,在2萬餘名建設者的不懈努力下,歷時9年架設了34座橋樑,建成了20座隧道,橋隧總長達101.77公里,其中隧道總計長92.55公里,全線橋隧比高達73.4%。
橫屏-“橋隧相連”連接密度大,沿途山高谷深
地形地質結構等條件極爲複雜▼
其中,虎跳峽金沙江鐵路大橋(金沙江特大橋)主跨達660米,橋面離江面垂直距離約250米,相當於80多層樓高;在玉龍雪山、哈巴雪山等隧道建設過程中,攻克了高地應力、軟巖大變形等地質難題,解決了高海拔長大隧道、大坡道長軌運輸和推送等技術難關。
麗香鐵路正線鋪設
有砟軌道53公里(長鋼軌換鋪施工法)
無砟軌道84公里(推送直鋪施工法)
(橫屏圖:杔格)▼
相關工程創新研發了世界領先的大變形控制技術,爲高原鐵路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。
橫屏-除了麗香,其它高原鐵路也能用得上▼
(圖:網絡)▼
金沙江虎跳峽段是麗江和迪慶的市州界,玉龍雪山與哈巴雪山隔江相望。
典型的深切“V型”峽谷
爲了觀賞橋樑,當地設了兩個觀景臺
一個是“手擎雙虹”,一個是“回望雙虹”
(圖:杔格@回望雙虹觀景臺)▼
在麗香鐵路的新建工程“34橋、20隧”中,最具挑戰性的工程正是在兩市州交界處的“一橋兩隧”——金沙江特大橋架設在玉龍雪山隧道和哈巴雪山隧道之間。不止“上天”,還有“入地”。
同時這座大橋也是虎跳峽站所在地
穿山越嶺(圖:杔格)▼
金沙江特大橋,橋址處於虎跳峽風景區的上虎跳峽山谷風口處,海拔近2500米,橋面溫度低。
藍色的鋼鐵橋身橫亙在金沙江之上
由於是峽谷地形,此處的風勢常常強勁
(圖:杔格)▼
大橋還面臨着諸多實際情況,緊鄰衝江河活動斷層,還需承受後期龍蟠水庫蓄水動水作用,必須具備超強抗震能力,同時要經受金沙江峽谷的十級狂風考驗。
衝江河匯入金沙江處
(橫屏圖:杔格)▼
金沙江特大橋爲三跨連續單跨懸吊上承式鋼桁樑懸索橋,是鐵路工程中首次採用柔性結構的懸索橋橋型,是世界首座大跨徑鋼桁樑鐵路專用懸索橋,也是世界最大跨徑鐵路專用橋樑,爲麗香鐵路重難點控制性工程。
採用“搭積木”式的
“節段樑”或“工廠製造單元”建設方式
(圖:杔格)▼
全橋長882.5米、主跨達660米,橫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兩座山峰,兩端均與隧道連接,兩岸山體陡峭,最大坡度達45°,這給大橋建設帶來很大困難。
大橋兩岸1、2號主塔均採用
分離式矩形嵌固式基礎和雙塔門式框架結構
左右塔柱採用不等高的型式
麗江岸1號主塔左塔柱高194.5米,右塔柱高188.5米
香格里拉岸2號主塔左塔柱高155.5米,右塔柱高148.5米
(橫屏圖:杔格)▼
由於金沙江特大橋塔高極高,我國還自主研發了專門針對其建設的纜索吊機,吊機本身設計量達到了800噸,在國內屬於同類型最大的起重吊高。
這麼高的塔,也只能用“強悍”的吊機了
(圖:杔格)▼
因此,金沙江特大橋連創三項世界紀錄:世界上首座開工的大跨度鐵路專用懸索橋;採用的800噸纜索吊機,起重量世界第一;世界上最大、最深的嵌固式基礎。
最高的塔柱爲麗江岸1號主塔左塔
(圖:杔格)▼
玉龍雪山隧道(原中義/忠義隧道),位於玉龍縣境內,於2014年開工建設,是麗香鐵路全線最長隧道,全長14.7公里,也是全線倒數第二座貫通的隧道。
出口是金沙江虎跳峽(圖:杔格)▼
玉龍雪山隧道內的溫度長期高達36℃左右、溼度75%以上,加上隧道地處高原、獨頭掘進長達5635米,導致洞內通風困難、空氣稀薄。
購置製冰機
北控男篮16分大胜吉林,邹雨宸14+11陈国豪18+8 姜伟泽姜宇星空砍
每天往洞內運送冰塊降溫
並不斷優化隧道通風條件(圖:昆明鐵路)▼
长期被使唤生怨!小弟怒甩大哥一巴掌 泼8.5公升汽油点火害命
玉龍雪山隧道地處橫斷山脈滇西北縱谷地帶、川滇菱形塊體內,是我國地殼構造運動最爲強烈的地區之一,共穿越6條斷層,深埋於玉龍雪山腹地。
玉龍雪山主景區4680米處
實際上與玉龍雪山隧道有一定的距離
(橫屏圖:杔格)▼
隧道最大埋深爲1240米,部分段落處於富水區,受地質運動和高地應力影響,圍巖大變形段落長達7000多米。
(圖:昆明鐵路)▼
由於每一處變形情況不同,處理過程中不能使用大型機械,必須依靠人工處理,施工作業面需要150人才能完成開挖支護,作業環境相當惡劣。通過調整支護參數、優化工藝工法等措施,進行了大量的方案研究與探索試驗,最終形成了一套大變形控制技術措施。
建設過程中,有些地方
堪稱“沙堆裡掏洞”(圖:昆明鐵路)▼
2022年5月5日上午,經過1000多名建設者晝夜奮戰,玉龍雪山隧道順利貫通。
玉龍雪山隧道口香格里拉端(圖:杔格)▼
與玉龍雪山相對的另一座哈巴雪山隧道(原長坪隧道),位於香格里拉市境內,於2015年4月開工建設,全長9523米,雖然全長不到10公里,但是施工耗時八年多時間,也是全線最後一座貫通的隧道。
“長坪隧道”的一些印記
沿線施工難度最高的一座隧道
(圖:杔格)▼
北控男篮16分大胜吉林,邹雨宸14+11陈国豪18+8 姜伟泽姜宇星空砍
哈巴雪山隧道,最大埋深1155米,爲Ⅰ級高風險隧道,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。
位於大橋一側的哈巴雪山隧道
(圖:杔格)▼
受高地應力、板塊構造擠壓、斷裂帶活動影響,哈巴雪山隧道建設過程中岩溶、軟巖大變形等地質問題突出,被業內專家稱爲“國內最難,世界罕見”軟巖大變形隧道。
像這樣集齊了
超大埋深、高地應力和軟巖大變形的隧道
國內罕見(圖:昆明鐵路&中鐵十六局)▼
人类有多渺小?飞了229.8亿公里的飞船,拍摄的一张照片让人惊讶
哈巴雪山隧道變形速率高、變形持續時間長、變形損毀大,爲目前國內隧道之最。隧道單點最大變形量達到5.2米,設計11.67米的正洞寬在開挖後20天剩餘寬度不足3米。
(圖:昆明鐵路&中鐵十六局)▼
哈巴雪山隧道於開工建設以來,按照設計,全隧安排3個輔助坑道進行開挖,後因施工艱難,先後將與正洞連接的橫通道增加到12個,最多時有1200多人晝夜施工。
兩岸都是陡坡,施工艱險
修橋不易,建隧也不易(圖:杔格)▼
爲攻克軟巖大變形施工難題,最終採用超前中導洞貫通施工工藝(“導洞法”)釋放地應力方案。中導洞就是在正洞位置,打一個面積相對正洞小一點的洞,讓導洞在變形過程中把應力釋放一部分,然後再進行正洞擴挖,擴挖過程中加強支護。
擴洞ing…(圖:昆明鐵路&中鐵十六局)▼
2022年7月27日上午,哈巴雪山隧道正洞中導洞貫通,揭示和探明瞭地質條件,有效釋放高地應力。2023年7月8日上午,哈巴雪山隧道施工完成。
哈巴雪山隧道口麗江端
(橫屏圖:杔格)▼
除了“一橋兩隧外”,首座貫通的Ⅰ級高風險隧道——文筆山二號隧道、首座貫通的超8000米的長大隧道——七達裡隧道、第一座貫通的萬米長隧——圓寶山隧道(10.6公里)、拉市海景區相關的姆木、美全、蒙古哨、黃山哨隧道等工程、小中甸鎮的宗思、交尼山隧道、虎跳峽鎮的花椒坡隧道等等,也各有千秋。
一進入香格里拉站,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展板
有滇藏鐵路麗香段平縱斷面示意圖
還有其它一些和麗香鐵路相關的有趣內容
英听二试3.5万人报名 防疫比照英听一试「快筛阳与确诊生可应考」
(圖:杔格@香格里拉站)▼
麗香鐵路是滇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,開通運營後,極大地補齊與完善滇西北地區鐵路網絡和運輸服務短板,有力提升民族地區運輸服務保障能力,對促進民族團結、鞏固邊疆穩定、推動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雲南省海拔最高的大中型客運站
站房建築充滿濃郁的藏族元素
藏式碉樓、邊瑪牆紋飾圖樣、梯形窗
等藏式元素被應用到建築細部中
(圖:杔格@香格里拉站)▼
建材、生活用品等貨物可通過鐵路快速運達香格里拉,沿線畜產品、土特產等可通過鐵路銷往全國各地,麗香鐵路開通運營初期安排開行貨物列車2列。
首發列車的餐車上也有着各種地方特產
(圖:杔格)▼
麗香鐵路開通運營初期,鐵路部門每日安排開行旅客列車8列,昆明、大理、麗江站至香格里拉站,最快分別4小時30分、3小時58分、1小時18分可達。
昆楚大鐵路+滇藏鐵路大香段▼
*本文內容爲作者提供,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
封面:杔格